根据提前防灾的思路,电信运营商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了创新,从而能有效抗击地震、洪灾、台风、冰雪等重大灾害。中国移动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创造性地进行了抗灾超级基站的大规模部署和统一建设,提高基站建设标准,在灾害多发地区每个县城建设1个超级基站,号称“震不垮的基站”。
为应对地面大面积移动通信基站被毁或电源传输中断情况,电信运营商近年来研发了无人机高空基站。在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中,这一“神器”首次在地震场景下得到应用,迅速抢通了九寨沟景区荷叶寨方圆30多平方公里受灾区域的通信信号。
在抢险救援中,许多灾害现场道路不通,应急通信车或设备无法进入。通信运营商不断创新设备,例如单人可携带的小型卫星站系统就能在这种场景发挥关键作用,而无人机应急保障也能发挥很大作用。
大数据在应急抢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九寨沟地震中,一是通过确认受灾人员信息、灾区人员结构信息、人员迁移情况等,第一时间为政府现场救援和灾区人员疏导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通过对基站的断站情况、业务量、业务质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断站抢修的优先级进行了分级。三是进行信令分析,协助灾区人民开展寻亲工作。
这些“神器”只是近年来应急通信保障技术能力提升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先进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成果经受住了重大活动的高标准要求和大灾大难的极端条件的考验。各种创新技术的应用,让通信保障如虎添翼,能够筑起更加坚实有力的通信保障“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