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作者:bosi   发布时间:2018-12-28 08:07    来源:网络整理
  

30年前,光谷在从一根光纤出来,在“武汉地图外两厘米”处崛起,成为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今天,“一束光”已成为“一座城”,从最初光通信产业领域的探索者,到如今激光器、面板、存储器芯片集群的国家队,光通信已经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光通信技术研究的不断创新升级。

1

武汉开启中国光纤通信时代

提到武汉的光通信,就一定绕不开武汉邮电科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根光纤的发源地,武汉邮科院是光通信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

早在1973年,世界光纤通信尚未实际应用。武汉邮科院就开始研究光纤通信。由于采用了石英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和编码制式通信机正确的技术路线,使我国在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

1976年,我国的第一根符合国际标准的实用化光纤在武汉邮科院诞生,首创我国实用化光纤的制作方法和制造设备。赵梓森作为技术带头人,被称为“中国光纤之父”。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1981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光纤通信用长波长光器件。

1982年,我国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程在武汉开通。从此,中国的光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中国也走进数字通信时代。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赵梓森团队后来又完成了数十项由短及长的光纤通信架设工程。其中,1993年完成的全长3046公里的“京汉广工程”,跨越北京、湖北、湖南、广东等6省市,是当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架空光缆通信线路。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京汉广暨广邕、广琼光缆开通

三十年间,武汉邮科院研发的技术投入到市场,为光纤通信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武汉邮科院曾与荷兰Philips公司在武汉成立了“长飞光纤光缆公司”,后来又成立了自己生产光纤光缆的工厂,隶属“烽火通信”公司管理。这两家企业都逐渐成长为光纤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

武汉邮科院还把光纤制造技术转让给江苏的亨通线缆厂和其他厂商,带动了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现在,中国的光纤通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是世界第一。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亨通线缆厂

过去,武汉邮科院是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发源基地;未来,这里还将成为全产业链的领跑先锋。

2017年武汉邮科院宣布,在国内首次实现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可以实现一根光纤上67.5亿对人(135亿人)同时通话,这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武汉邮电科学院在中国首创的试验工程

2

华科、武理支撑起的高校科研力量

除了武汉邮电科学院,武汉凭借着高校以及实验室资源,持续保持着强劲的研发力量,不断在光通信领域开拓创新。

2003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组建,面向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开展研究。在赵梓森、姜德生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牵头下,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围绕光通信系统、光纤光缆、光电器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效果显著。

2016年,王健教授领导的多维光子学实验室在光纤OAM通信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他们设计了多种新型的OAM光纤结构,实现高速、大容量、高频谱效率、稳定的OAM传输。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a)多环多OAM光纤结构(b)超模OAM光纤结构

在光纤OAM复用传输实验上,王健教授团队通过与烽火藤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演示了OAM空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结合的混合无源光网络。这项技术有望在将来大容量无源光网络中得到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数十年来一直从事光纤传感新技术的研究,经过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另外,还有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云集,为光通信提供智力支持。

专家 单位 研究方向

赵梓森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我国最早从事光纤通信研究的学者之一

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 长期从事光纤传感材料与加工新技术研究

刘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面向光纤通信、光及无线传感和太阳能利用的光电子、微电子器件

邵明 华中科技大学 长期从事有机光电子和柔性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

江涛 华中科技大学 长期致力于提升移动通信的能、谱效率的研究。

董建绩 华中科技大学 集成光计算、集成微波光子学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开拓性研究

张新亮 华中科技大学 下一代光通信网络中高速光传输和高速全光信号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关键光电子/光子集成器件

甘棕松 华中科技大学 激光微纳制造新技术的开发和及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孙军强 华中科技大学 集成光子与光电子器件,数字/微波信号的全光处理技术与器件,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与器件

舒学文 华中科技大学 长期从事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器件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光纤光栅研究领域进行了多项开拓性研究

王涛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子器件及集成在光通信及传感方面的应用

奚燕萍 华中科技大学 主要从事下一代高速光通信网络中, 基于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光放大器等新型光子/光电子器件及子系统的设计、仿真及制作。

黄黎蓉 华中科技大学 量子阱、量子点半导体光电器件制作、性能及其在光通信、光网络、固态照明等领域中的应用。

王典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无线传感器网络、图像处理、智能仪器等。

叶敦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无线传感器网络、单片机开发、信号检测、智能仪器等。

陈分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应用方面的基础研究

黄田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特种光纤器件以及微纳光子器件在高速信息处理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缪庆元 武汉大学 光通信关键技术 光电集成有源材料和光波导

3

从烽火、长飞到中国信科

光通信企业走在产业的前沿,企业的技术提升,将直接给产业发展带来效益。

武汉的光通信产业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光谷,这是第一个国家级光通信产业基地。从企业数量看,光通信产业在光谷的企业占60%左右,是光通信企业的主要产业承载地。

从武汉开始的中国光通信产业,未来将如何走?

武汉光通信产业布局示意



上一篇:中兴通讯回应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正常商业纠纷
下一篇:长飞光纤确认出席!ECS 2019邀您聚焦通信产业数字化转型

声明:凡本网作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中国乐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中国乐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有转载文章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


责任编辑:b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