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大量的国产古装剧。在这些古装剧中,不管是以哪个朝代为背景,里面古代城市的街道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配上一个个帅哥美女和漂亮的古建筑,宛若失落的人间仙境。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团长就来扒一扒中国古代的卫生情况,毁一毁一些少男少女的穿越梦。
(现代人设想的中国古代城市)
泥泞不堪的古代街道
其实对于古代城市的卫生状况,古人记得是相当清楚的,比如明朝时的文人沈德符就在《万历野获编》中对当时全国的卫生状况做了一个总评:“街道惟金陵最宽洁,其最秽者无如汴梁。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 颠面不识。若京师虽大不如南京,比之开封似稍胜之。”
在沈德符的眼中,南京算是当时卫生最好的城市之一,而最差的则是汴梁,至于首都北京,则处在两者之间。背景的卫生水平基本上代表了全国城市卫生水平的中间点,那么,北京的卫生情况怎么样呢?
(古装剧中这种石板路在古代只是一种幻想)
明朝前七子之一,做过兵部尚书的王廷相这么评价北京的街道: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 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不复顾惜。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穿着新鞋去上朝,从灰厂到长安街,一直躲着泥泞,怕沾到鞋子,之后进入京城,越往里泥泞越多,最后是避无可避,只好再也不在乎了。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京的街道依然以土路为主,因此在下雨之后泥泞不堪,使得人们避无可避。大家想一想,穿着宽袍大袖的官服在这样满是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是个什么感受。
(清明上河图中的道路,明显是土路)
而中国古代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像明清北京那样的土路,真正铺上石头路的少之又少,搁在明朝,也就南京市民能享受到干净的石头路。至于古时的长安和北宋时百万人口的开封,和北京一样,都是土路。
随地大小便的市民与奸诈的掏粪工
都是土路,一遇雨水就泥泞不堪,在现代人看来已经难以忍受,但是,实际上,古人的承受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就算道路已经如此泥泞肮脏,但还是会有很多市民用随地大小便的方式为街道“锦上添花”。
直到1900年,北京依然没有普及公共厕所,稍微有点家产的会在粪桶里上厕所,然后让掏粪工搬走。而一无所有的穷人,就只能在京城的犄角旮旯处自行解决。
(《坂上之云》中的描述也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市民们这种“没素质”的行为,明朝才子陈正龙批判到:“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掀裸,不避官长,体统亵越,小人相习而暗消敬惮之心。”很多老百姓公然在街上大小便,显然已经超出了这位才子的承受力。除了大小便之外,街道内还布满了人们日常的垃圾和废物。
《燕京杂记》便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这句话的意思是各家都把自家的垃圾废物堆在门外,之时街道上垃圾推挤如山,人在上面走就像从山上下来一般。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古代不是有专门的掏粪工吗,这么多的粪便垃圾,不是农业生产最宝贵的肥料吗,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怎么会将之白白浪费?没错,粪便确实是上好的肥料,掏粪工也确实存在,但是谁告诉你他们不会耍诈漫天要价呢?
当时的掏粪工,往往为了漫天要价故意不及时清走粪便垃圾,待其堆积如山后,忍无可忍的市民就会答应掏粪工苛刻的条件,出高价命其清理。因为这种特殊的利益,往往城市内的污秽总是不能被及时清走,而臭气熏天也就成了城市中的常态。
相对写实的西方古装剧
看了这些真实的记载,你有没有大跌眼镜,原来不仅西方中世纪的城市臭气熏天,原来中国古代城市也没好到哪去。虽然古代大家都是半斤八两,但现代影视工作者对于这一场景的还原可谓是天差地别。
虽然中国没有一部电视剧真实还原,但是老外们可是对此非常的较真,就算是权游这样以中世纪为背景的魔幻剧依然没有忘记泥泞不堪、臭气熏天的城市。
(因臭气捂住口鼻的乔大帝)
(泥泞路面的特写)
(权游从多人口中叙述了君临的臭气熏天)
我们从西方影视剧和西方人的自黑中就可以得知中世纪糟糕的卫生情况,但是中国的对应历史则很少有人提及。
古代城市为何卫生情况糟糕
那么,古代城市的卫生状况为何这么差呢?我们看一看清末郑观应的记载,郑观应就描述当时上海租界外的城区“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虽呻吟仆地皆置不理。惟掩鼻过之而已。可见有司之失败,富室之无良,何怪乎外人轻侮也。”